茶界亂象因何而來?

茶界亂象因何而來?

76閱讀 2021-01-04 01:38 觀點

由讀茶行業(yè)批判性文章所想

這些年,針對中國茶行業(yè)的批判性文章越來越多,有揭露“老茶”的、有攻擊“大師”的、有笑話“收徒”的、有質疑“茶服”的、有指責“培訓”的、有謾罵“茶藝師”的……

有些文章要么讓人摸不著頭腦,要么讓人變成了“啞巴”,許多人選擇了沉默,“茶界明星”也有由專家和企業(yè)家逐漸被批判者取代之勢。

如今茶界因“大批判”而變得草木皆兵,大家或爭吵、或探討、或靜觀、或自嘲“茶行業(yè)水太深”“貴圈真亂”,甚至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這樣認為。這些于茶行業(yè)而言,是否權衡了利弊?究竟是事實如此,還是批判過度?是茶人普遍不夠自律,還是被這些文章“罵亂”了?面對無休止的各種批判,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些批判性的文章呢?

改革開放前的中國,國人的溫飽問題尚未解決,可想而知喝茶的人能有幾個。中國茶產業(yè)經歷了數百年的低迷期,那時也沒有“茶人”稱謂的出現,更談不上什么茶文化以及喝茶的精神追求。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充裕了,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了,茶葉消費量成幾何倍數的增長,中國茶產業(yè)開始進入高速發(fā)展期,但仍屬于發(fā)展中期,就如同中國還是發(fā)展中國家一樣,所以存在問題在所難免,也屬正?,F象。從這一點來講,我們應該惜福。

我們先看看茶人這個群體,也說說神秘的茶道。一些人會認為茶人比較“怪異”,例如不同于常人的著裝雜玩、言談舉止、喝茶的姿勢和氛圍等,他們給常人的印象是不食煙火之人。也有很多人羨慕他們,因為他們可以視茶為人生信仰,可以將禪融入到日常茶事與生活之中,可以借茶修為、以茶養(yǎng)德,可以處世不驚。陸羽說茶人是“精行儉德”之人,凈慧長老說茶道是“正清和雅”,明代人朱權指出飲茶的最高境界:

“凡鸞儔鶴侶,騷人羽客,皆能自絕塵境,棲神物外,不伍于世流,不污于時俗?;驎谌g,或處于松竹之下,或對皓月清風,或坐明窗靜牖,乃與客清淡款語,探虛立而參造化,清心神而出神表”

茶人是“予嘗舉白眼而望青天”“自非吃茶漢,手莫敢伸也”,茶事是“林下一家生活”。

由此可見,茶人不同于尋常人,卻又與普通人無異。為何這樣說呢?盡管大千世界,無奇不有,但凡事都要講一個度,而這個“度”便是“中和”,“中和”即中庸之道的主要內涵,茶道即中和之道。

“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謂之中,發(fā)而皆中節(jié)謂之和;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?!?——禮記·中庸

注:喜怒哀樂沒有發(fā)作失控(此言不因個人情緒而左右正見),叫做中;喜怒哀樂情緒表現出來的時候,都恰到好處,叫做和。君子能夠做到中,是天下最大的根本;做到和,天下才能歸于道。君子的中和如果做到完美的程度,天地都會賦予他應有的位置,萬物都會養(yǎng)育他。中庸之道,指不偏不倚,折中調和的處世態(tài)度。《論語·庸也》:“中庸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?!?/p>

而茶之道,貴在于它的和濟天下,貴在于它的本真與素簡。偽茶人之高,徒有其表;真茶人之高,雖其表與普通人無異,卻有著非同常人的境界與才華。若二者兼?zhèn)洌灰娖浔聿灰娖鋵?,問題便在爾等。有人不理解,是因為你沒有經歷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,看山還是山,看水還是水”的過程,或是因個人喜好而片面看待世相。

另外,我們應該看到茶之所以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,并非只因它的解渴功能,而是因為人們對美好生活與精神追求的向往和提升,更是因為有許許多多“不同尋?!钡牟枞?,以他們對茶文化和茶生活美學孜孜不倦的追求,才有了今天的茶之盛世。這些茶人生活在不一樣的世界里,有茶、有花、有琴、有書、有畫、有詩,最難得的是有趣。這種如詩如畫一般的生活,怎能不令常人心動?怎能不令常人趨之若鶩?

而這群追求美好生活的人,有時卻被一些人看成了“妖魔”,這根源究竟在哪?我認為就在看者自身。正是因為茶人看似不同尋常的人,才被常人看成了異常。反之,也正是因為茶人不同尋常的美,才被越來越多的常人喜愛并進入到茶的世界。這些都注定了茶人的與眾不同,甚至有的曲高和寡。但這有如宋代世風蘊育了文風與茶道大行,今雖相差甚遠,但勿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

我經常會咨詢年輕人一個問題:你們認為什么是時尚?他們說是“高逼格”的。我問什么是“高逼格”的,他們說就是極少數人玩的,玩到了極致,甚至令人羨慕、令人嫉妒、令人仰止的那一種。這讓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剛流行迪斯科一樣,被常人看成是“群魔亂舞”,所以我也一直沒敢學,包括后來的交誼舞、街舞,老了也會與廣場舞無緣。其實,對于這個利益熏心且物欲橫流的時代而言,茶人追美好生活的極致追求就是“高逼格”的,它就是一股非同尋常的清流,平靜而有力,并終將浩浩蕩蕩。

多年來,我們看到聽到的是中國茶行業(yè)越來越多的正能量,更有無數傳播中國茶文化的使者,他們有的不圖名利,當然也有的名利雙收,但只要基于良心道德所獲,都是令人欽佩的。如今,中國不僅出現了茶葉生產技藝非遺傳承人、茶葉技術研究機構、茶葉博物館、茶行業(yè)協會,還有茶院士、茶博士、茶教授,以及以茶文化為主要元素的茶服裝、茶書院、茶媒體、茶旅游等等,形成了集生產、銷售、培訓、茶旅等為一體的龐大產業(yè)鏈。而這一切,就是由越來越多的茶人共同支撐起來的茶之天地。

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茶業(yè)終端的經營者們,大多數連生存都有問題,這令人十分焦慮。這是茶產業(yè)經濟最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,我們希望看到他們至少能夠生存,或者能有發(fā)展的希望,這樣中國茶產業(yè)才能發(fā)展的更好,中國茶文化才能傳播的更遠。現在政府對茶產業(yè)的扶持資金和優(yōu)惠政策基本上都給了茶農和茶企,而對于大量的茶葉終端銷售商幾乎為零,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遺憾和憂心的事,誰來為他們說幾句話?當下茶產業(yè)發(fā)展之快,終端茶商當居首功,但這個行業(yè)幾乎呈現了兩極分化的態(tài)勢,生產型企業(yè)明顯勝過終端茶商,于產業(yè)發(fā)展而言這是不正常的,也是非良性的。但是,我們還應看到茶商本身的問題,除了這些不公平的背后又是有公平的,那是人與人之間智慧的博弈與奮斗的較量,富有富的道理,窮有窮的原因,這就是商場。

最后,我們再看看那些少數的且必須批判的茶人茶事。對于有些“茶人”,我甚至不能稱其為“茶渣”,因為茶渣亦是圣潔之物。唐代詩人白居易“商人重利輕別離”是指商人自古便利字當頭,這無可厚非,但對于朋友之道或不良商販卻是鄙視。茶是健康食品,它的衛(wèi)生與安全關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,現在有些茶商不僅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,對于茶葉的種植、加工、運輸和存儲過程也缺乏嚴格的衛(wèi)生控制,甚至銷售變質茶葉給不懂茶的客人,將霉味稱之為陳香。另外,隨著中國茶業(yè)市場不斷向好,特別是區(qū)域茶的高速發(fā)展,一些曾經非常善良的茶農也變了,開始在賣茶上弄虛作假,他們“老實本份”的外表對顧客更具有欺騙性。普洱茶產區(qū),武夷山巖茶產區(qū)和福鼎老白茶產區(qū)的茶農這些年賺得是盆滿缽滿,腰包鼓鼓的,一些茶農的本性也發(fā)生了變化。這些茶農富裕之后,不會去助人,也不會去學習,建房買車之后,就是整日盤算這茶葉如何年年漲價,明年賺得更多;如何以次充好,如何坐享其成,甚至吃喝嫖賭,這類丑態(tài)難道不應該批判嗎?我們再看看其它茶產區(qū)的茶農,一年到頭臉朝黃土背朝天,等到收成期茶葉卻很難賣出去,或是賣出去了也值不了幾個錢,甚至滿足不了養(yǎng)家糊口之需。他們的本性依舊樸實,可生活卻很清貧,他們只能依靠自己不斷地辛勤耕耘而活著,他們當中有的知足常樂,也有人活得辛苦,主要還是心里苦,因為這些茶農同樣渴望財富,渴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,渴望能走出去看一看這個世界。對于這些茶農,我們是應該同情,還是應該批判呢?

當今茶界真的是亂象叢生嗎?存在,但在發(fā)展中期是正常的。上述觀點,我未對當下茶界批判文章進行“一刀切”的批判,而是倡導務實的批判、理性的批判、家人似的批判、具有發(fā)展眼光的批判。惟有愛的批判,才能讓中國茶產業(yè)永離批判。

原標題:【重發(fā)】 茶界亂象因何而來?

來源:泊園聽雪茶道院,圖源網絡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

上一頁:人生不過,七壺茶

下一頁:建標準,強產業(yè):《平昌青芽茶》地方標準專家評審會圓滿召開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